远离早教之“伤”从这三步做起
发布日期:2018-02-28 14:32:55   发布人:早教中心
 第一步:应知

很多家长说孩子特别喜欢搞破坏,家里东西满地都是。其实这是孩子的正常表现,举个大家应该都经历过的例子:宝宝总是三番五次的把搭好的积木推倒,乐此不疲。这是破坏吗?肯定是破坏,但是破坏背后有什么?好奇心、求知欲、愉悦感。

破坏到一定程度,就开始建设,这是孩子的特点。先破坏再建设的原因是什么?能力有限。破坏是他能做的,而建设是他做不到的。现阶段,他能推且能从推的经验中获得成就感:物体都会伴随着他的动作产生变化!

孩子的能力是伴随着父母的坚持,耐心不断的互动陪玩而发展的。宝宝首先在重复的动作中获得快乐和成就感,模仿成人的动作中,不断地学习新玩法。比如他发现积木可以竖过来放,也能横过来放,发现还有半圆形的积木。在反复推倒的过程中,他发现了一种因果关系,什么是牢固的、稳的。如果三角形大的一面在上,尖的一面在下,一定会倒。这都是在感知物体和之间的关系,积木的大小、手眼的协调、形状、空间关系等等。

有些家长耐不住性子,不断的问孩子:这是什么颜色,那是什么形状。这样教孩子到底好不好?其实如果在孩子玩的过程中渗透知识:哦,宝贝,你给我拿个三角的积木呀......这样就很自然。不以认识形状和颜色为目的,而是以陪玩为目的的时候,孩子是没有压力和负担的,因此他会非常主动、自主和愉悦。不用担心这过程中没有学习,即使成人不说话,孩子也在看、在感觉,在探索、在尝试,他会不断观察成人在干什么,然后去模仿。

应知就是指,成人应该了解儿童早期发展的规律及特点。孩子需要什么,能做什么,此时此刻他最愿意做的方式是什么。这些你掌握了,就可以去改进亲子陪伴的关系和质量,同时也提高宝宝的游戏水平。

虽然你不是教师,但家庭是儿童学习和发展的主要场所,父母是儿童成长的重要责任人。所以一定要了解、要掌握这些理念原则,这样日常生活中,你才知道应该为孩子提供怎样的环境,以及怎样去陪伴你的孩子。

再举个家长因为不了解孩子的发展阶段,很容易犯的错误:2岁左右孩子进入反抗阶段,这个时候他是自我为中心的,所有情况下都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看问题。

有些家长想让孩子做怎么的时候,经常问他:宝宝要不要,宝宝好不好。然后他回答你的一定是:不要!不好!你就撞在枪口上了。第一反抗期到来,家长一定是问,宝宝喝牛奶还是喝水?然后他会选择其中之一。有的家长说,宝宝我们吃饭吧,好吗?如果孩子说不呢?所以这其实是没得选的假问题,孩子必须吃饭。应该直接说宝宝吃饭了,宝宝睡觉了就可以了。

蒙台梭利在她的研究实践过程当中,总结归纳了9大敏感期:

感官的敏感期,细微事物的敏感期,秩序敏感期,动作敏感期,语言的敏感期,社会规范的敏感期,阅读的敏感期,书写的敏感期,文化的敏感期。

这些敏感期几乎都在0-3周岁,即使有的是3-6岁,也是在0-3的时候建立起基础的。这些敏感期发展好的话,也许能成为你孩子未来踏上社会的竞争力。

秩序的敏感期:孩子需要有秩序的环境去帮助他认识熟悉环境,一旦他所熟悉的环境消失,就会令他无所适从。幼儿的秩序敏感性常表现在对顺序性、生活习惯、所有物的要求上,蒙特梭利认为如果成人没有提供一个有序的环境,孩子便没有基础以建立起对各种关系的知觉,当孩子从环境里逐步建立起内在秩序时,智力也因而逐步构建。

秩序,读了小学中学以后,尤其是到了要高考的时候,我们一定会对孩子说,为什么读书那么不专心?成绩为什么那么不好?0-3岁的秩序敏感期是培养孩子习惯的最佳时期。家长一定要把所有的时间精力遵循孩子的作息生活时间,哪怕你在上班,也要让孩子的看护人,祖父祖母按着这个时间走;哪怕有再多的社交,也不能在家里闹腾,让孩子的睡觉受到影响。孩子有他自己的秩序,一旦打乱,正如蒙台梭利所说,他的内在秩序关系就不明朗,一定会影响其心智的发展。

所以科学育儿智慧早教的第一步是:应知。

第二步:应思

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,已经了解孩子的特点、规律后,我们要不断去反思、思考。此时此刻孩子的需要是什么?我应该怎么做?怎么做才是正确的?尤其是碰到突发事件的时候。

一个有医学成就的科学家叫格雷,他比一般人更有创造力。他曾经说,母亲在他两岁的时候给了他一种经历:

有一次他尝试着从冰箱里拿一瓶牛奶,但瓶子很滑,他失手将瓶子掉在地上,溅得满地都是,像一片牛奶海洋。(类似的事情在我们的家庭里应该屡见不鲜了,各位爸爸妈妈你们通常会怎么做呢?)他的母亲来到厨房,并没有对他大呼小叫,教训他或者惩罚他。而是说:哇,你制造的混乱还真棒,我几乎没有看过这么大的奶水坑!反正损害已经造成了,在我们清理它以前你要不要在牛奶中玩几分钟?(这位母亲知道孩子的能力,奶瓶打翻很正常,但她也知道孩子的需要。这么大的奶水坑对两岁的孩子来说,是非常贴切的比喻。成长中伴随着精彩又适龄的比喻,等到了小学写作文的时候,就不会说孩子没有想象力创造力了,这些都来自于日常)

他的确在牛奶中玩了会。他母亲又说:你知道每次当你制造这样混乱的时候,你还要把它清理干净,要物归原处,所以你要那么做吗?我们可以用一块海绵一块毛巾和一只拖把,你喜欢哪一种?他选海绵,于是他们一起打扫了牛奶。(这位母亲简短的一句话中包含了很多教育理念。第一,选择。因为孩子没有经验,这个过程当中让他选择,海绵、毛巾和拖把,他们都是可以用来打扫。提供给他后,他就能从这个机会中知道,原来打扫可以使用这些工具。第二,物归原处。哪怕是两岁也要负责任,你做错的事情,当然由你来完成。习惯就是这样在身边发生、引导和养成的,不得忽略。)

故事还没有完。他母亲又说:你知道,我们在如何有效使用两只小手拿大的牛奶瓶上做了一个失败的实验,让我们到后院去把瓶子装满水,看看你是否能够拿的动它。之后小男孩学到了,如果用双手抓住瓶子上端接近瓶嘴的地方他就可以拿住它了,不会掉。(格雷的妈妈没有把这件事情简单的处理掉,因为拿不动牛奶瓶,一个是因为手小,还有一个是没有掌握好的方法。原来如果我这样做就可以拿住,不会掉了。也就减少了他后面的破坏。孩子破坏是客观的,但是我们不是要让孩子永远的破坏,我们应该让他在破坏的过程中有那么多的学习,然后更好的成长。)格雷说,那一刻他不需要害怕错误,除此之外他还学到错误只是学习新东西的机会。正如科学实验,即使实验失败,我们还是能从中学到有价值的东西。

这些早教中心的老师能够教得出来吗?一定不能。首先0-3岁的按照其自身的发展大纲,是不可能坐在课堂里听课的。而且家长才是天天和孩子在一起的人,格雷两岁的这个经历,妈妈给的经历是最好的早教!这就要求,家长不仅要有好的理念和方法,还要不断的提醒自己反思!这样理性才能战胜情绪,孩子就能够从中受益。

当一个孩子做了不应该做的事情,大人往往有两种反应。比如七八个月大的孩子抱在怀里,抓住你的头发。第一种,也是大多数,父母不在乎,等抓疼了,就开始发火。第二种家长会说,宝宝不可以!然后宝宝就会放,如果再抓,再说宝宝不可以,慢慢他就知道了。这非常好,但是还应该更好。

你了解他为什么要抓吗?一个人手的动作,是慢慢发展过来的。他来抓你,是因为有发展、学习、练习需要,这个时候,家长除了对他说不可以,还应该告诉他,宝宝妈妈的头发不能抓,但是什么是可以抓的!一定要把旁边可抓的东西给他。也就是说你关上一扇门,就要给他打开一扇窗。

智慧家长的背后都会有冷静观察和思考,因此基于我们早教的实践和经验,希望父母时刻深刻反思养教行为。要以孩子为本,来反观你的养教行为:要看孩子行为的动机和需要是什么?有没有站在宝宝的视角去分析现象和问题?我们的判断是否过于武断,或者是主观?这些都需要不断地反思。

同时要关注长远整合发展来反观养教行为,比如我的行为和要求是否有助于孩子的长远发展?有没有为孩子建立良好的行为示范?有没有更好的回应和问题解决策略?

因此科学育儿智慧早教的第二步是:应思。

第三步:应会

一日活动中高质量的陪伴才是我们真正早教的应会。陪伴包括:陪读、陪说、陪玩。

1.  陪读

陪读,读什么?我们根据0-3岁婴幼儿的特点、可能和需要,列出了书单。比如说,卡片书、声音模仿书、隐含藏找游戏的书,亲情故事书,习惯养成书,读字联想书,情节故事书等等。这些书经常给孩子读,孩子喜欢,而且伴随他的需要和成长。

怎么才会陪读呢?引人入胜的就是阅读者,也就是家长的表情、语言和神态,要把这个故事内容充分的表达出来,才能让孩子被这个故事和情节吸引。阅读的氛围一定要非常自然和舒适,第一次给孩子读他不熟悉的书的时候,只要按照原来绘本上的字,逐字逐句的去读就可以了,声音清楚,不需要加入太多的问句或停顿。再往后讲故事可以变成宝宝和妈妈一起讲,你讲上句,他讲下句;你讲左边,他讲右边,有趣也有意义。

另外有些故事可以成为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学习材料,比如一些认知类的书籍。读到一定程度,家长可以稍微根据你的经验发散发到生活中,增加孩子讲书本的内容与现实体验相连接。所以白天可以把睡前故事做生活的游戏。这样慢慢孩子的阅读自然就成为了一种习惯。

2.  陪说

陪说,说什么?跟宝宝走到哪说到哪,看到什么说什么,做什么说什么,想什么说什么。希望父母,尤其是从出生开始,只要有可能,尽量多的跟孩子描述所有的所见所闻,所思索想,一一讲给宝宝听。(但别一天24小时都这么说啊)

怎么才会陪说呢?要注意跟宝宝的互动,要有轮回。轮回就是有应有答。有的家庭有非常丰富的语言环境,但不见得好,因为那个环境里都是电视的声音,爸爸妈妈打手机的声音,唠叨的声音,哪怕它很丰富,但是无意义。有效的语言环境是你经常跟宝宝对话,哪怕很小也需要有应答。

你在跟他说的时候,孩子实际上是受到了尊重,说久会成为一种习惯,哪怕他听不懂,时间长了也能知道,孩子就有更多的认知,更多的了解,才更能配合你。

所以日常生活中,哪怕只有半小时的时间,也要把这半小时的质量给陪好。

3.  陪玩

陪玩,玩什么?实际上什么都要玩,因为孩子是全面发展的。粗大动作,精细动作,涂鸦创意,属性认知,建构拼搭等,都应该陪他做,这些都是有利的。我们所说的九大敏感期,都有可能在游戏中让他获得发展。

怎么才会陪玩呢?很讲究陪伴方式。比如身体姿态,跟孩子玩的时候,是否注意到了你和孩子的身体位置?这与孩子有没有得到充分的理解和回应的需要有关。父母和孩子是高度一致的?还是你站的笔直,孩子需要一直仰着头看你?

我们要抓住生活当中的契机,孩子非常喜欢生活当中爸爸妈妈做的事情,千万别把它当做和孩子没有关系。比如你在做饭时,剥毛豆、打扫他们很喜欢的。还有生活中的数学也是随处可见,要善于观察发现孩子的兴趣,父母要充分的去陪伴。我们环境造的好,材料提供的好,孩子可以有非常好的学习和发展。尤其父亲参与的力量是不一样的,干脆简单、逻辑思维、力量、胆大尤其是创意,都是父亲的优势。

这些都是科学育儿智慧早教的:应会。

最好的学校是充满爱心的家庭,最好的老师是懂得孩子需要的父母。应知,应思,应会,顺其天性,自然发展,才是决定孩子未来的成功起步。

分享到:
相关信息
上海市青浦区早教指导中心   版权所有  
地址:青浦区海盈路143号(儿童乐园内)   电话: 021-69223190
技术支持:青浦教育信息中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