育儿心得 (丫丫4班孙守一爸爸)
发布日期:2025-03-14 14:48:53 发布人:早教中心
在如今年轻爸妈的队伍中,虽然属于年长的,但是对育儿却一窍不通。在宝宝诞生后的日子里, 我和宝宝妈妈在摸索中陪伴他一起成长。随着宝宝二岁的到来, 我们对到底要不要把他送去早教犹豫了一段时间,最终还是决定把他送到了早教指导中心, 毕竟在普通人的认知里, 人是社会性的生物,只有在社会中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和完善自己的本性, 在早教班的环境中可以让他的认知获得成长, 事实也确实如此。通过三周的早教课,让他在各个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,也让我对这个阶段的育儿有了更深的经验和体会。 一、正确认识早教的意义,创设适宜的环境 第一次推开早教班的门, 和想象中的不一样, 却被眼前的场景触动: 孩子们在软垫上奔跑、翻滚, 踮着脚小心翼翼的走上滑滑梯的台阶,蹲在海洋球池里用小扫帚把海洋球卷起来。老师轻声提醒:“家长们别站着, 坐下来和孩子在同样的高度,让他们感受到陪伴而不是压力。”通过这些课程,我逐渐明白早教并非“提前学习”,而是用环境来激发探索的本能。让孩子在安全的环境中迈出认知世界的第一步。 二、在生活中潜移默化,在陪伴中引导天性 早教班最颠覆我认知的是“不教而教”的理念。老师从不打断正在专注玩耍的孩子,却会在孩子争抢玩具时蹲下来轻声问:“我们轮流玩好不好?” 这让我重新审视日常陪伴:散步时不急着赶路, 而是和孩子蹲在路边看蚂蚁搬家; 喂饭时不催促“快点吃”,改成模仿食物火车进站的“呜——咔嚓咔嚓”;甚至洗澡时也不再是机械的清洁流程, 变成“浮沉实验课”——塑料小鸭浮在水面,金属勺子沉入水底。这些实践让我顿悟:育儿不是雕刻,而是播种——把认知的种子埋进生活细节,静待自然生长。 三、用爱浇灌,用心呵护,与宝宝共同进步 我家宝宝很多时候是比较害羞、胆怯的,当看到他在老师的再三邀请下, 坐到老师腿上玩儿歌游戏时露出的笑容,我突然理解: 社会性的培养不在说教中, 而在每一次共同游戏的欢笑里。现在每晚睡前, 我们家都会模仿早教班的“儿歌互动”,边抱着他边唱学到的儿歌:“小熊小熊胖嘟嘟, 嘿呦嘿呦爬上山, 一不小心掉下来”,这种仪式感竟治愈了我工作一整天的疲惫。有时翻一翻手机里记录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, 有感而发: 最好的教育, 从来都是父母与孩子双向奔赴的旅程。 早教班像一扇打开的窗,让我们看见孩子认知发展的万千可能, 但真正滋养成长的阳光雨露, 始终是父母温暖而专注的陪伴。那些蹲下身平视孩子的时刻, 那些把生活节奏调慢的耐心, 那些允许“试错”的包容, 终将在时光中凝结成最珍贵的成长养分。 2025.3.11
相关信息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