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和孩子的共同成长记 ——记早教活动后育儿体会 早教囡囡4班 陆亦珵妈妈
发布日期:2025-05-27 15:35:47 发布人:早教中心
一、做“引路人”,而不是“赶路人” 刚带孩子上早教班时,和大部分宝爸宝妈们一样,充满了担心和焦虑。我就像背着大石头赶路的人,一直关注着同班其他孩子的表现:看到同龄宝宝能认出图形卡片;快速给与老师回应;听懂各类指令......回家就着急让儿子反复练习。但是,在一次次的早教活动中,跟着老师的节奏,我不再追问“这节课学会了什么?”,而是陪着她一起跟着节奏律动背诵古诗,做着动作一起从毛毛虫变成蝴蝶。观察到他玩沙子时蜷起的小脚趾;分享玩具时纠结又勇敢的眼神;打翻积木时,拉着妈妈的手一起慢慢整理好;痴迷喂小鸟吃虫时,我就陪他喂了一条又一条。从上课时的忐忑慌张到慢慢享受,带娃不再像跑比赛,反而像挖宝藏,处处有惊喜。原来呀,孩子的成长不能“催熟”。
二、懂你的奇怪,做你的陪伴 以前我觉得“教育”就是我教、他学,直到一次又一次参加早教课的各类活动,周老师提醒大家,家长们可以利用家里的材料,让孩子们尽情地发挥想象。从那以后,我们玩出了一堆“没正形”的游戏:用过期的面粉捏成面团,变成了“拉面师傅”;用爸爸的剃须泡沫做成奶油蛋糕;用浴巾当披风扮“超人”拯救毛绒玩具;拿锅铲漏勺在厨房敲“叮叮当当”的交响乐,在客厅地毯上用枕头搭“城堡”玩“小马过河”。原来好的亲子关系,不是“我教你听”,而是蹲下来,用他的眼光看世界。跟着他“胡闹”。
三、生活,处处是课堂 曾以为早教的价值在于课堂上的“专业教学”,在一次次的课程学习中,我的认知逐渐改变。那天,孩子们在玩色彩游戏,大家通过自己的奇思妙想,进行了水彩大转盘,蝴蝶对称画的创作,我看着小朋友认真地创作,结束后用小抹布讲桌面擦拭干净,突然惊觉:原来最好的早教早已藏在生活的褶皱里——洗手时讨论“水流为什么向下”,整理玩具时练习“分类与归纳”,甚至和小伙伴发生争执时,都是学习“沟通与边界”的契机。 在日常生活中,把每一天都过成了流动的课堂。早餐时用麦片摆数字玩“数学游戏”,看动画片时观察“颜色与形状”,就连叠衣服都能变成“形状配对大赛”。这些浸润在生活中的学习,让小朋友学会了用语言表达需求:“妈妈,我需要帮忙拧开瓶盖”;懂得了秩序的意义:“先洗手才能吃饭”;更在一次次探索中建立起对世界的安全感。早教让我懂得:教育从来不是特定场所的任务,而是用智慧把平凡日常酿成成长的甜酒。
早教不是“教孩子”,而是“重新认识自己”。从最初带着功利心推开早教中心的门,到如今心怀感恩收藏每一个成长瞬间,这段旅程让我深刻体会到:早教的真正价值,从来不是让孩子提前掌握多少技能,而是教会我们用更智慧的爱,点亮生命的火种。当我们学会在孩子打翻水杯时,先接住他眼里的慌张而非指责;在他沉迷某件“无用之事”时,陪他一起探寻其中的乐趣;在他遭遇挫折时,成为他可以随时停靠的港湾,这些温柔而坚定的陪伴,便在潜移默化中赋予了孩子面对世界的勇气与底气。 于我而言,最大的受益是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,重新养育了那个曾经焦虑的自己。我学会了用孩子的眼睛发现世界的奇妙,用孩子的纯真治愈成人的浮躁,更懂得了教育的本质是一场温暖的唤醒——不是雕琢玉石的过程,而是让种子按照自己的节奏破土、抽芽、开花。那些在早教时光里收获的感动与领悟,终将化作我们生命里的星光,既照亮孩子探索世界的路,也温柔了我们为人父母的修行。
相关信息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