儿童体格发育与评价
发布日期:2023-10-20 01:22:57   发布人:早教中心

体格生长评价是一种以生长标准为依据,判断个体儿童或群体儿童生长状况的过程。儿童体格生长评价是儿童保健的一项重要内容。处于快速生长发育中的儿童体型变化比较大,保健老师可以通过定期对儿童进行体格测量,如:身高、体重等,对测量结果做出正确合理的评价,及时发现问题,采取有效干预,保证儿童健康成长。

衡量体格生长发育最基本和最常用的指标时体重和身长(高)。此外,根据需要可选择其他体格发育指标,如头围、胸围、上臂围、皮褶厚度等。

一、 体格生长常用指标

(一) 体重

体重是身体各组织、器官系统、体液的总重量,其中骨骼、内脏、体脂、体液为主要成分。体脂和体液变化较大,故体重易于波动。与其他体格生长指标相比,体重是最易获得的敏感指标,是反映儿童生长与近期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。

(二) 身长(高)

身长(高)即头顶至足底的全身长度,包括头、脊柱、下肢长度的总和。多数1-2岁的幼儿因站立不稳,测量不易准确,故幼儿应仰卧位测量,称为身长。3岁后的幼儿应立位测量身长,卧位测量值与立位测量值相差0.7-1cm。正常儿童体重、身长(高)估计公式如下表所示。

正常儿童体重、身长(高)估计公式

年龄

体重(kg

年龄

身长(高)(cm

出生

3.25

出生

50

312月龄

[月龄(月)+9]/2

312月龄

70

16

年龄(岁)×2+8

16

年龄(岁)×7+35

712

[年龄(岁)×7-5]/2

712

年龄(岁)×6+80

二、幼儿体格发育评价

(一)体重的变化

新生儿出生体重与胎龄、性别及母亲妊娠期营养状况有关。一般早产儿体重较足月儿轻,男婴出生体重大于女婴。部分新生儿在出生数天内由于摄入不足、胎粪及水分的排出,可致体重暂时性下降,又称生理性体重下降。一般下降原有体重的3%-9%,在出生后3-4天降至最低点,以后逐渐回升,多在第7-10天恢复出生时体重,早产儿体重恢复较迟。如新生儿体重下降超过10%或至第2周仍未恢复到出生时体重,应考虑喂养不足或病理原因所致。如果出生后及时合理喂养,可减轻甚至避免新生儿生理性体重下降的发生。

青春期前儿童体重随年龄的增加增长速度逐渐减慢,且是一个非匀速过程,如出生后3月龄内婴儿体重约为出生时的2倍(6kg),12月龄时体重约为出生体重的3倍(9.5kg-10.5kg),故出生后第一年时出生后体重增长最快的时期,为第一个生长高峰。2岁时体重约达出生体重的4倍(12kg-13kg),2随后至青春期前儿童体重增长减慢但较恒定,年增长值约为2kg,进入青春期后体格生长再次加快,呈现第二个生长高峰。

幼儿体重增长为非匀速的,存在个体差异,故评价幼儿体格生长发育时应更重视幼儿自己体重速度的变化,不可用公式进行评价,也不宜将人群均数(所谓“正常值”当成“标准”进行评价。

(二)身材的增长

身材的增长包括身长(高)、顶臀长(坐高)、指距等指标。

(1)  身长(高)

身长(高)的增长规律与体重的增长规律相似,年龄越小增长越快,也出现婴儿期和青春期两个生长高峰。

新生儿出生时身长(高)平均为50cm3月龄时身长(高)61cm-63cm,增长11cm-13cm1岁时约为出生时身长(高)的1.5倍,即75cm-77cm。出生后第一年身长(高)增加25cm-27cm,是出生后增长最快的时期,为第一次生长高峰。出生后第二年身长(高)增长速度逐渐减慢,平均年增长10cm-12cm,即2岁时身长(高)为85cm-87cm2岁后到青春期前每年增长速度较稳定,约5cm-7cm。若2岁后身长(高)增长低于5cm,为生长速度缓慢。

年长儿身长(高)发育主要受种族、遗传、内分泌等因素影响。身长(高)的增长为线性生长,代表遗传潜力,以身长(高)评价幼儿体格发育更为重要。短期的疾病或营养问题不影响身长(高)增长,长期的、严重营养问题可影响婴幼儿身长(高)增长。

(2)  顶臀长(坐高)

顶臀长(坐高)指:头顶到坐骨结节的长度,反应脊柱和头部的增长。与身长(高)测量体位一致,婴幼儿应卧位测量顶臀长,年长儿坐位测量坐高。

(3)  指距

指距为两上肢左右平伸时两中指间的距离,反映上肢长骨的增长。正常儿童指距小于身长(高)1cm-2cm


 

青浦区早期教育中心 保健室

分享到:
相关信息
上海市青浦区早教指导中心   版权所有  
地址:青浦区海盈路143号(儿童乐园内)   电话: 021-69223190
技术支持:青浦教育信息中心